傅雷家书读后感400字左右初二(《傅雷家书》读后感400字初二)

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不是我喜爱的《红楼梦》,也不是触动我的《苏东坡新传》,而是《傅雷家书》。虽然我都很喜欢这几本书,就像如果我死后,我愿意把前两本烧了让我带着。

《傅雷家书》很好,但给我触动最大的是无形的“鸿沟”,让我见识到了人与人之间一辈辈累积起来的巨大鸿沟,想要跨越如鱼跃龙门。

那个年代,傅雷跟儿子谈论的是家国、是艺术、是文学、是钢琴、是修养、是情操,在我眼里是生活中的“琴棋诗酒花”。

那个年代,读到傅聪去各个国家演奏、旅行,父子间交流提及到的是异国风土人情。

那个相关的年代,我听老人们谈到的却是是“被搜刮,拉磨、抵工分、涨水、饥饿、可怜”。我听姑姑、伯伯提到的是“小时候倚在墙角馋别人吃白面馒头。偶尔得到一个白面馒头三个小孩分,简直就是过节”。

再后来我听爸爸妈妈提及婚后生活是“有一年十几块钱过了个年。”

我看到《傅雷家书》里的插图,看到他们整洁的穿着打扮、木地板的房间、盖着白纱的沙发,笔挺的大衣、钢琴…….我仿佛一下子缩小了好多,好像真实的蹲在他们门前,仰望着这“不可及的”生活。

这样的生活我的爷爷奶奶辈可能听也没听过“钢琴”;

这样的生活,我的爸爸妈妈们也从未有机会“接触过”,哪怕是与之相关的人物认识;

这样的生活,我活到现在也从未拥有过钢琴,家里更是不可能把积攒不多的家用,花在这“高贵”的钢琴上面,虽然电子式的倒是意外有过。

我也从未出过国,虽然不是说出国就意味怎么样,只是衣食住行之外能不加考虑而花费不菲的机票、住宿费等费用,对我而言还几乎很难。

毕竟我还是一个要考虑每月房租,心疼水电费的这一层。

我永远忘不了奶奶回忆起来说的话,她说爸爸十几岁出门打工,在外没联系上家乡的人,没找到工作,毛头小伙,后来没钱、没饭吃,晚上坐在一家人门前掉泪。被房子的主人看到问他情况,他们没有后人,还想收了爸爸住下当义子。提及那家人的情形,大概是干部家庭。结果爸爸当然没有答应。

奶奶说:“唉,怎么不答应呢,人家家庭这么好,要认你你就去啊,总比那时的生活强吧”。

奶奶第一次说的时候,我震惊了,我以为天下的母亲都不会舍得自己的儿子,更不会愿意把自己的儿子让给别人。

可是后来我理解了,有一种情况下,当父母的心甘情愿,那就是如果孩子能有更好的生活,更好地出路或活路。谁又能说他们狠心呢?

祖孙三代的努力叠加起来,目前也只是到了不用忍饥挨饿的地步,其余尚早、尚远。

............试读结束............

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

如来写作网gw.rulaixiezuo.com(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)

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awenyou.com/8446.html